临床观察,氢氧混合气加速转阴!三天
2022/4/26

疫情之下主动加入志愿者,帮助社区抗疫,身处一线的管先生及家人,在4月15日抗原检测发现2条杠,18日管先生父子被转入方舱医院治疗,19日开始吸氢氧,22日抗原测试结果显示,父子均为阴性···

志愿者管先生于方舱医院录制

父子共用氢氧气雾化机,吸上之后三天转阴,管先生马上微信联系氢氧气雾化机的捐赠方潓美医疗林信涌总裁,表达谢意。

管先生感慨说道:“我感觉这个设备不是特别有福缘的人,不一定用的上,幸亏疫情期间我还是做了一点好事,才有机会配的上潓美的设备。”

也许是吉人天相,也许是福缘邂逅···潓美林信涌总裁与管先生同属台湾佛教慈济公益组织门下弟子,通过慈济渠道得知管先生协助抗疫而确诊,因此立即调拨设备前往支援。

为何氢氧吸入帮助患者快速转阴?

普通人对病毒如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不仅包括特异性免疫,最近有学者发现注射了疫苗后感染病毒患者能持续数月避免感染的免疫力,另外还有非特异性免疫力,例如鼻咽粘膜免疫。

最近有学者对60名新冠肺炎患者进行氢氧吸入和标准治疗方案对比,结果发现,氢氧吸入对患者鼻咽粘膜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这一现象提示氢氧吸入有利于患者更强的避免再次感染的免疫力。[1]

结果显示,吸入氢氧处理后的鼻刮片单核细胞吞噬指数(吞噬指数)相对于治疗第一天和对照组没有显著变化,而颗粒细胞的吞噬指数比治疗第一天显著增加了2.5倍(p=0.000189)。

助人者,人助之,前因后果的铺垫,汇聚成“三天转阴”的大爱传递。在全力抗疫的大背景下,潓美医疗将继续把有限的设备资源,投入到最需要的抗疫战场中去。

氢氧VS新冠后遗症

在疫情多次反弹的当下,医学专家团队重点研究新冠肺炎的后遗症的问题。作为武汉抗疫的参与者之一,潓美氢氧气雾化机已三次纳入新冠肺炎国家诊疗方案。

以上均为官方诊疗方案文件截屏,氢氧混合吸入(66.6%H2+33.3%O2)设备均为潓美氢氧气雾化机

目前,随着确诊人数不断攀升,潓美在支援抗疫前线的同时,也在关注我国新冠患者康复期的后遗症情况。

我国新冠康复期后遗症

新冠康复期的后遗症,有很多术语和定义,包括“慢性冠状病毒病”,“长期并发症”,“持续冠状病毒病症状”,“长期冠状病毒病-Long COVID-19”。其中长期冠状病毒病指的是急性感染后>12周以后出现的综合征。通过随访来自武汉1276名从金银潭医院出院的新冠患者在第6个月和第12个月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研究显示,大多数新冠患者出院后,身体和各项功能恢复良好,已回到原来的工作和生活,但健康总体状况仍低于健康人群,似乎这些患者1年后仍无法完全康复[1]。

在第6个月的随访中,约63%新冠肺炎愈后患者有疲劳或肌肉无力、26%有睡眠障碍、23%有焦虑或抑郁,而且住院期间病情危重的患者常有肺弥散功能障碍和影像学异常[2]。

在第12个月的随访中,部分后遗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如疲劳或肌肉无力症状下降到20%。然而也有如呼吸困难、焦虑或抑郁等症状比之前第6个月随访时高,如呼吸困难从26%增加到30%;焦虑或抑郁从23%增加到26%[3]。

大约80%新冠肺炎患者在治愈后存在一个或多个后遗症。研究统计发现,新冠肺炎患者在发病2周后或者更长的时间内可出现50余种后遗症,这些后遗症可存在于全身各个系统,其中最常见的5种后遗症的表现分别是疲劳(58%)、头痛(44%)、注意力不集中(27%)、脱发(25%)和呼吸困难(24%)[4]。而且病情重的患者,新冠感染愈后康复期越长,后遗症越多。

根据系统分布我们将新冠肺炎患者的后遗症归纳如下:

1)呼吸系统:我国对新冠肺炎患者愈后随访1年发现,20-30%的中度患者和54%重度患者的肺弥散功能下降持续存在。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24%),活动后气短(21%),咳嗽(19%),胸痛或胸部不适(16%),肺弥散功能下降(10%),睡眠呼吸暂停(8%),肺纤维化(5%),咳痰(3%)等。

2)循环系统:一项来自美国的研究显示,新冠肺炎患者1年内中风风险和心衰风险均有增加。如活动后呼吸困难(21%),胸痛或胸部不适(16%),心悸(11%),静息心率增快(11%),高血压(1%),心肌炎(1%),心律失常(0.4%)等[5]。

3)消化系统:可表现为恶心或呕吐(16%),消化不良(12%),体重减轻(12%)等;美国报道新冠感染康复期患者出现巨舌症,可能与俯卧位通气,炎症性水肿等因素有关[6]。

4)泌尿生殖系统:可表现为肾功能衰竭(1%),男性生殖功能减退等;意大利研究发现男性新冠感染恢复期有25%出现精子减少[7],来自香港的动物实验显示,轻度新冠病毒感染,可引起急性睾丸损伤,伴随慢性不对称睾丸萎缩及相关激素水平变化[8]。

5)神经肌肉系统:可表现为疲劳(58%),头痛(44%),全身疼痛(11%),头晕(3%),记忆力下降(2%),中风(3%)等;也有患者表现为周围神经系统症状,如嗅觉丧失(21%),味觉丧失(23%),听力下降或耳鸣(15%)。

最近英国的一项研究通过头颅MRI检查发现,患者额外失去了0.2%-2%的大脑灰质,与嗅觉有关的大脑区域组织受损,即使是轻症新冠肺炎愈后患者也不例外,一些新冠患者还可表现为注意力、信息处理速度下降和记忆力受损等情况。研究推测,新冠对大脑认知功能的损害相当于提前衰老了1岁至10岁。这种损害是否可逆转,有待进一步随访[9]。

6)心理精神障碍:可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27%),焦虑(13%),抑郁(12%),睡眠障碍(11%),与保健相关的心理障碍(7%),情绪不稳(2%),烦躁不安(2%),强迫症(2%),创伤后应激障碍(1%),妄想症(0.3%)等。

7)内分泌系统:可表现为糖尿病(4%)等[10]。

8)其他系统相关的症状:有脱发(25%),关节痛(19%),皮疹(12%),出汗(17%),间歇性发热(11%),畏寒(7%)等表现。

此外,尽管新冠肺炎愈后儿童症状较轻,但一种新的儿童疾病--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被认为与新冠肺炎有关,多发生于恢复期,会影响到多个器官系统 [11]。

氢氧吸入如何帮助新冠康复?

一项俄罗斯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新冠状肺炎存活者康复项目研究氢氧吸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随机平行前瞻性研究包括60名康复期新冠状感染患者,这些患者都存在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表现,接受慢性疲劳综合征标准治疗,包括物理疗法和药物治疗,药物包括镁、维生素B和左旋肉碱。受试者被分成2组,试验组30人包括每天吸入氢氧。[13]

试验结果,试验组发现:

静脉血乳酸从2.5±0.8下降到1.5±1.0 mmol/L (p<0.001)。毛细血管乳酸,从2.9±0.8到2.0±0.8 mmol/L (p<0.0001)。肺动脉分流分数(Qs/Qt, Berggren方程,1942)从8.98±5.7到5.34±3.2 (p<0.01)。

此外,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为51.8±020,6 - 61.1±018,1% (p < 0.01),部分毛细管氧张力(PcO2)为48.7±15.4 - 63.8±21.2 mmhg (p < 0.01),毛细管氧饱和度(ScO2)为82.2±4.2 - 86.2±4.8% (p < 0.01), 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为429±45,0-569±60 m。

研究结论:氢氧吸入对康复期新冠状肺炎患者是安全的,也是高度有效的方法。静息低氧血症和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临床表现都得到改善,运动耐力提高。

基于潓美氢氧气雾化机在武汉疫情期间辅助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成果,潓美医疗研究团队正积极推动针对新冠肺炎康复期后遗症的临床研究。

按照过往发现,氢氧医学通过抗炎症、抗氧化、调免疫的机制,保护多种炎症疾病患者机体,以及长期坚持氢氧吸入的个案结果,我们相信,长期坚持的高浓度氢氧混合吸入,或许会对治疗新冠肺炎后遗症具有积极帮助。

在氢氧医学等不同医学门类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用不了多久,人类将发现战胜新冠后遗症的有效手段,使“得新冠毁一生”的悲剧不再上演!

(说明:本公众号文章内容已事先征得管先生同意,祝管先生和家人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Svitich, Oxana A., et al. "Hydrogen effect on the mechanisms of mucosal immunity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Terapevticheskii arkhiv 94.3 (2022): 372-377.
2.Huang L, Yao Q, Gu X, et al. [J]. Lancet. 2021;398(10302):747-758. doi: 10.1016/S0140-6736(21)01755-4.
3.Zhou F, Tao M, Shang L, et al..Assessment of Sequelae of COVID-19 Nearly 1 Year After Diagnosis [J].Front Med (Lausanne). 2021;8:717194. doi: 10.3389/fmed.2021.717194. 
4.Huang C, Huang L, Wang Y, et al.. 6-month consequences of COVID-19 in patients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a cohort study [J].Lancet. 2021; 397(10270):220-232. doi: 10.1016/S0140-6736(20)32656-8.
5.Lopez-Leon S, Wegman-Ostrosky T, Perelman C, et al.[J]. Sci Rep. 2021;11(1):16144.
6.Xie Y, Xu E, Bowe B, Al-Aly Z. Long-term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of COVID-19[J]. Nat Med. 2022:28(3):583-590. 
7.Manon V A, Chubb D, Farach L S, et al.. Massive macroglossia, a rare side effect of COVID-19: clinical, histologic, and genomic findings in COVID-19-positive versus COVID-19-negative patients[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22;1-6. doi: 10.1007/s10006-021-01031-0.
8.Gacci M, Coppi M, Baldi E, et al.. Semen impairment and occurrence of SARS-CoV-2 virus in semen after recovery from COVID-19[J]. Hum Reprod. 2021;36(6):1520-1529.
9.Li C, Ye Z, Zhang AJ, Chan JF, et al.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infections by intranasal or testicular inoculation induces testicular damage preventable by vaccination in golden Syrian hamsters [J]. Clin Infect Dis. 2022:ciac142. doi: 10.1093/cid/ciac142.
10.Douaud G, Lee S, Alfaro-Almagro F, et al. SARS-CoV-2 is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brain structure in UK Biobank. Nature. 2022. doi: 10.1038/s41586-022-04569-5. Online ahead of print.
11.Clarke S A, Abbara A, Dhillo W S. Impact of COVID-19 on the Endocrine System: A Mini-review[J]. Endocrinology. 2022;163(1).
12.Abrams JY, Oster ME, Godfred-Cato SE, et al. Factors linked to severe outcomes in 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 in the USA: a retrospective surveillance study. Lancet Child Adolesc Health. 2021; 5(5):323-331. doi: 10.1016/S2352-4642(21)00050-X.
13.Shogenova L.V., et al. Hydrogen inhalation in rehabilitation program of the medical staff recovered from COVID-19. Cardiovascular Therapy and Prevention. 2021;20(6):2986.[俄语] 

意向需求

现在采购即刻获得渠道专属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