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末的第一例确诊,到2022年末解封,推迟3年的‘第一波冲击’恐怕要来了!”
12月7日,注定会载入史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通知包括: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展开落地检;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等重磅变更。
网络媒体截图
从“优化防疫20条”,到12月7日的“进一步优化10条”,数天之内风云骤变,仿佛换了人间:
各地区核酸检测点撤走,临时管控区围栏拆除,“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说法被广泛引用。
健康码、核酸、隔离、风险区、动态清零···所有与疫情限制相关、令人生厌的代名词即将挥手作别,朋友圈一片欢腾——确实,三年憋屈的封控生活,大家熬得太辛苦!
广州疫情防控发布会现场,几位发言人一同摘下口罩,释放的信号不言自明。
然而,寒冬已过,春天尚未来临。12月6日,全国新增4351例确诊和20764例无症状感染者,可能预示着,我们即将迎来疫情中最难熬的日子——有人称之为“第一波冲击”。
让我们看一组数据:
2000年以来,3.3亿人口的美国,死亡人口数据是这样的:
1.4亿人口的俄罗斯是这样的:
6700万人口的英国是这样的:
而14.1亿人口的中国是这样的:
没有什么比数字更客观···
我们成功将“第一次冲击”推后了三年,但该来的总会来。轻症患者、无症状患者允许居家隔离,被保护了三年的我们难免要自己应对一切。
“第一波冲击”有多厉害?今年以来的香港可以作为参考,香港一共700万人,今年以来的奥密克容死亡病例为1.08万例,平均1000人当中就有1.54人死亡···不仅如此,我们也无法预知新冠病毒还会存在多久,是否会产生新的变异···
谁都不想成为统计学上的“分子”,在“第一波冲击”来临之际,除了尽量做好防护、增强体质以外,我们其实还有很多选择。
国家将疫情推迟了三年,这三年时间没有白费,我们总结了很多抗疫有效的经验方法。比如三次纳入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氢氧混合吸入法”。
(注意:氢氧混合吸入指的是吸入66.6%H2+33.3%O2的高浓度氢氧混合气体,气体产生设备需符合三类医疗器械标准。)
以上均为官方文件截图
为什么是氢氧气?
国家诊疗方案屡次提及“氢氧混合吸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大规模验证的有效性。
新冠疫情爆发期间,潓美医疗作为三类医疗器械氢氧气雾化机的生产商,向全国抗疫一线支援3000多台氢氧气雾化机,这些使用氢氧气雾化机的医疗机构包括:武汉汉阳医院、武汉汉口医院、武汉普仁医院、武汉中心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武汉六院、湖北省红十字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省协和医院中西医结合、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荆州市中心医院、松滋市人民医院、石首市人民医院、石首市中医医院、荆州第三收治点、洪湖市人民医院、荆州公安县中医院、荆州监利县中医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荆州市江陵县人民医院、荆州监利县人民医院、广东支援荆州医疗队、北京地坛医院、台湾台大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山东胸科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黑龙江省传染病医院、哈尔滨传染病医院、大庆二院、绥化一院、齐齐哈尔医学院、广东卫健委、广州第八人民医院、广东省粤北第二人民医院、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郑州人民医院、郑州第六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信阳圣德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江西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第一人民医院、深圳第三人民医院、东莞第九人民医院等等。
在大规模临床实践基础之上,国家医疗队进行了严谨细致的对比研究,科学家们发现相比于单纯吸氧气,以3000ml/min的流量吸入66.6%氢气+33.3%氧气的高浓度氢氧混合气体,可以更快改善患者的咳痰喘、呼吸困难等症状。在早期治疗中,吸氧的Control组临床改善率只有31.8%,氢氧混合吸入组改善率为70.5%。治疗过程中,抗炎、抗氧化应激的氢氧组恢复速度远在氧气组之上,氢氧吸入组也大幅降低患者出院天数【1】。
简单来说,吸氧气的作用仅仅是提升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改善呼吸困难。而吸氢氧同样可以提升血氧饱和度、改善呼吸困难,而且因为氢分子作为小分子,具有“携氧效应”,其提升血氧的速度更要快一些——这一点在潓美支援中山医院援藏医疗队的“氢氧抗高原反应”的实验中也有所体现。【2】
试验视频:海拔3860米日喀则、海拔4589米岗巴县高原试验氢氧吸入,1分钟内援藏医生血氧饱和度、心率迅速恢复正常:
不仅如此,氢氧混合吸入的更大意义在于氢分子具有抗炎症、抗氧化应激的作用,可以抑制新冠肺炎病毒带来的炎症反应,快速改善患者身体状况,年中的上海疫情阶段,就有新冠患者使用氢氧吸入法快速恢复阴性的案例,此时的新冠病毒已经是武汉之后变异的新种。
国家诊疗方案推荐“氢氧混合吸入”的第二个原因,是安全性。
在中国工程院院刊上,发布了一篇总结文章,名为“中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策略与进展”。此文中,罗列了疫情中大规模使用的多种有效手段,其中包括了人们熟知的瑞德西韦、连花清瘟、利托那韦等等,其中也包括了吸氢氧混合气体,而在这些手段之中,只有氢氧混合吸入和恢复期血浆两种手段,是“未知”副作用的,其他的几种药物手段,均有明显的副作用提示。截图如下:
COVID-19临床实验主要研究结果
这份研究充分说明了氢氧混合吸入的安全性。此外,该文的另一个需要注意的点是,中国工程院院刊并没有将“吸氧气”纳入其中,相比之下,具有抗炎症、抗氧化作用的“氢氧混合吸入法”才算得上是一种“治疗方案”。
为什么是潓美?
由于氢分子是体积最小的分子,可以分解设备零部件,因此国家药监局将吸氢(氧)纳入最为严格的“三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产品材料及零部件必须符合人体相容性标准,才允许给人体使用,以免人体吸入被氢分子分解的毒害物质。
根据国家药监局官网查询,截止目前为止,只有潓美氢氧气雾化机获得“国家创新”三类医疗器械认证,符合国家上市标准,可以进入家庭护理使用。
“国家创新”三类医疗器械
潓美氢氧气雾化机
产气量:3000ml/min
浓度:66.6%氢气+33.3%氧气
潓美氢氧气雾化机参与的研究发现,长期高浓度氢氧混合吸入可以有效保护心脏【3】、肺部【4】、大脑【5】炎症及氧化应激的损害。在抗疫新形势之下,考虑到新冠与人类长期共存的可能性,使用高浓度氢氧气也将是保护人们远离新冠后遗症的重要途径。
综上,我们有充足的理由认为:面对全面开放的“第一波冲击”,或许氢氧就是我们新的健康堡垒!
参考资料:
【1】Guan et al. Hydrogen/oxygen mixed gas inhalation improves disease severity and dyspnea in patients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in a recent multicenter, open-label clinical trial. 在最近的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临床试验中,氢氧气混合气体吸入改善了2019年冠状病毒病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呼吸困难. 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 2020;12(6):3448-3452.
【2】Yuanlin Song et al,Electrolysis of water is an effective source of oxygen at high altitude,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22, 20:242
【3】 Chen et al. High-concentration hydrogen protects mouse heart against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through activation of the PI3K/Akt1 pathway. 吸入高浓度氢气保护小鼠心脏免受缺血再灌注损伤.Scientific Reports. 2017 Nov 1;7(1):14871
【4】Wang et al. Hydrogen gas inhibits lung cancer progression through targeting SMC3. 氢气透过对SMC3的影响抑制肺癌进展. 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2018 Aug;104:788-797.
【5】Xia et al.Effects of inhaling high concentrations hydrogen gas on neuronal apoptosis and the expression of apoptosis related proteins in the cortical region of rats with 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高浓度氢气吸入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2016,37(24):3645-3649.